管式反应器好神奇!饮料瓶一样容量,反应液停留时间从4小时缩短到12秒!
一期项目双胺装置硝化工艺采用管式反应器,反应器里的持液量900毫升,相当于一个中型饮料瓶容量那么多,通过细管持续短时间停留,发生反应,即便出现安全状况,也不过如一个鞭炮般的影响……”6月24日,参加全省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暨新技术应用推广现场会的近百名省内外管理者、专家嘉宾在顺毅宜昌化工有限公司硝化工艺管式反应器前,为科技手段管控风险的效果连声赞叹“神奇”。
据介绍,化工产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是我国化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往往是安全风险的同步转移,给中西部地区带来巨大安全发展压力。化工产业转移通过科技手段管控风险,是措施之一。
顺毅宜昌化工有限公司一家产业转移化工企业,成立于2019年11月06日,占地540余亩,计划投资20亿元,达产后年销售额21亿元,主要生产喹啉、双胺等精细化学品及农用化学品原药及中间体。原生产工艺采用常规釜式反映,安全风险极高。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在进行安全审查时,指导扶持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小安全风险。做到了转产业不转风险。
顺毅宜昌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一期项目双胺装置硝化工艺采用管式反应器,将反应液在核心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从釜式反应的4小时缩短到12秒,缩短1200倍;反应液在核心反应器内持液量仅需900毫升,比釜式反应减少2300倍;换热面积达到667平方米/立方米,提高333.5倍,同时可实现精准控温。通过管式反应器实现连续生产,流程简洁,产品转化率达到96%以上。
今日成省内外专家热捧“明星”!湖北首个重氮化反应微通道反应器:产能相当于30吨反应釜
“这个黑色小匣子一样的设备,就是微通道反应器,今年投入使用4个月,月产能50吨,如果用传统的5立方米的反应釜,需要6个才能完成……”6月24日上午,参加全省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暨新技术应用推广现场会的省内外管理者、专家嘉宾在长青(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微通道反应器前,纷纷询问感兴趣的细节,感叹新技术带来的危化品生产本质安全。
“这是湖北首个重氮化反应微通道反应器,值得向企业推广应用。”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徐克表示。
据介绍,长青(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系一家专业从事农药生产的企业,成立于2019年7月。该一期氟虫腈生产装置重氮化工艺采用微通道反应器,2019年以来经过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小试、工业试验等流程,投入300万元形成了这套最新工艺设备,2022年2月在我省投入使用。
现场,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将反应液在核心反应器内反应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3秒,反应器体积从3000升缩小为0.5升,时空收率提高了6000倍;反应中亚硝基硫酸的摩尔用量从1.1降低到1.01,同时将后续生产环节中用来淬灭亚硝基硫酸的尿素用量降低了90%,消除了反应过程中亚硝基硫酸分解产生的硝烟。微通道反应器的绝热工艺可避免飞温导致的事故,实现重氮化反应本质安全。